钢铁企业应该主动选择以规模为基础、以技术为内涵的发展新模式。一个没有规模优势的钢铁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中长久生存和发展,一个没有技术优势的钢铁企业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日前,国务院决定,为抵御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国家将出台扩大内需的十大措施,两年多时间内总投资将约达4万亿元。钢铁业是受惠最为直接的行业之一。
消息一出,立即在国内钢铁市场上引起较强的反应。大部分业内分析人士都认为,这“对钢铁业绝对是利好消息”。不过,他们也同时提醒,中国钢铁业的根本问题是产业体系问题,借政策效应的良机完成产业战略转型才是关键。
在此之前,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正常采访时,业内人士用“三个前所未有”来形容由经济危机而导致的钢市的跌势:一是销售价格跌幅之大前所未有;二是止跌预期难测前所未有;三是危机波及面之广前所未有。
林元福一早就来到位于厦门市区繁华地段的写字楼里的办公室。两年前,他花50万元注册了这家规模不大的钢铁贸易公司,他和他的生意伙伴都没有料到,好日子仅仅持续了一年多,现在的生意“比钢板都冰冷”。
林元福给记者发来一份传真《厦门市场建筑钢材市场价格行情》。即使不知道何谓普线、高线、螺纹钢的外行都能看得懂这张纸上透露的信息:一片“惨绿”。不管是什么规格、什么材质,无论产自首钢这样的大钢企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钢厂,今日价格比昨日价格普遍看跌,大多数产品下调了20~50元/吨,备注一栏中,还普遍标注着“货少”、“出厂价”这样的提示信息。
他在厦门经营的此公司,今年业绩最好的时候,每个月能卖出上千吨钢材,曾经是多家大型钢铁公司的代理商,是这些钢铁厂通往计算机显示终端的庞大系统中的“毛细血管”。
“奥运是个转折点,今年8月之后,情况急转直下,我在这一行很多年了,从来就没见过市场振幅这么大,而且来势之快、来势之猛,始料未及。”林元福说。
“还好出货早。”林元福的亏损在他的圈子里并不算太大。早在今年7、8月份,钢材实物市场就已然浮现过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暴跌。“那两个月,螺纹钢从5000多元每吨跌到4000多元,现在只剩下3000多元,再加上股市行情一直不是很好,我就基本把货都出空。”林元福回忆起这半年来的情状,不无庆幸,“当时很多朋友劝我不要压价出货,现在证明了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今年下半年,钢铁终端消费需求锐减,林元福原来的客户,大至建筑商、家电制造企业,小至家具厂、装修公司,订单一个月比一个月少。“以前是最大客户的建筑商,现在房地产不景气,房子卖不出去,开发商没钱给施工队,施工队就拖欠我们的货款。”林元福说:“现在我们干脆空仓,不出货。不赚钱也不能让我赔钱。”
一面是持续不振的需求,一面是早就“过剩”的产能,钢企的严冬实际上早有端倪。
“国内钢铁企业今年前8个月的盈利,都要在年底这几个月亏完,估计全年下来总体持平。”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
最近一段时期内,有关各大钢厂减产、降薪的消息频现报端。70多家国内大中型钢企加入了减产大潮。
10月,河北钢铁、首钢、山东钢铁和安阳钢铁都宣布了减产20%的消息。此前,有相当一部分钢企以检修的名义进行减产。
尽管停产降薪传闻不断,但是大型钢铁企业的日子也许没有我们想象之中那么难过。“大型钢铁企业在此次价格下降中明显占据优势,较之小企业容易抵御此次困难。”罗冰生认为,目前这种态势是有利于推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
尽管重组浪潮迭起,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超过700多家的钢铁企业总数依然和全球钢铁工业发展形态趋势不相一致。
“我国产业政策要求,到2010年,我国产钢最多的前10名企业,粗钢产量要占全国总产量的50%,2020年达到70%。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而实现以上描述的目标,一是大幅度减少钢铁企业的数量,二是推进企业联合重组。”罗冰生说。
而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罗冰生给出的建议是,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要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资金困难给予适当的关注。
“中小企业本身,也需提高自我竞争能力,加快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或热情参加到当前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中来,和大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去年底接受过记者正常采访的福建一家民营钢铁厂厂长张发兴,他的名片上已经换了头衔。“不做钢厂了,投资茶山,办茶厂,做回老本行。”
以承包茶山开办茶厂起家的张发兴在经营了五六年钢厂之后,决定把厂子出售,“拿回本钱”。原因很简单,“年初铁矿石的金额那么高,还缺货,我们高价屯了那么多货,想不到钢价能降到这么低,不亏得血本无归就算不错了”。
张发兴的钢厂被卖给了一家改制的非公有制企业,据说,这家企业的规模较大,走的是高端路线。这家以高的附加价值的钢材为基本的产品的企业“日子比较好过”,“应该还能实现盈亏平衡”。
虽然从国家层面传来利好消息,但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钢铁业入冬,整个行业应该进行一次剧烈的深度调整。而这个调整绝不是短时期内可以结束的,势必引发钢铁行业的重新洗牌,引发钢铁企业的兼并重组。
“钢铁企业应该主动选择以规模为基础、以技术为内涵的发展新模式。对于钢铁制造这样的传统流程性行业,规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规模做大并不是追求单纯的产能扩大,做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做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最终体现在技术能力上。”罗冰生说:“一个没有规模优势的钢铁企业很难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环境中长久生存和发展,一个没有技术优势的钢铁企业更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笑到最后。”
本网站全力支持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实施的“极限化违禁词”相关规定,且已竭力规避使用“违禁词”。故即日起凡本网站任意页面含有极限化“违禁词”介绍的文字或图片或涉及文字及图片侵权等一律非本网站主观意愿并即刻失效,不可用于客户任何行为的参考依据。凡访客访问本网站,均表示认同此条约!感谢配合!